English

沈宁:我在美国难圆房地产梦

2000-07-19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 沈宁35岁时带着20美元踏上美国土地,获得硕士学位这张通行证后,开始梦想在商界一展身手。他当过高级白领,开过餐馆,办过贸易公司,做过房地产生意,炒过股票,涉足过电子商务。但是,至今他还不是老板,没有挣上十万年薪,没有攒够百万家产。

如今,身为美国空军学院教官的沈宁,在历尽沧桑之后,开始给我们上美国课。《美国十五年我如何闯入美国主流社会》、《战争地带——目击美国中小学》出版后引起反响,《商业眼——美国商界亲历》(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)为我们打开了美国社会的又一扇窗户。

在美国,是你选择社会,还是你被社会选择?沈宁将向你讲述与成功者相同的体验,与成功者不同的故事。下文是该书节选。

我既想做房地产买卖,当然有心打听,而且就爱听房地产经纪发财的故事。我想,如果我真做起房地产生意,恐怕还离不开华人社区,比较多的还是做中国人的买卖。我是中国人,当然中国人找我代理,觉得最正常。对我来说,在中文报上出广告,也最容易。而且,中国人最爱买卖房地产,台湾或香港来人,一下飞机就买房子。我听说,香港有人来美国,到旧金山花30万美元买一栋房子,给女儿住上大学。上四年大学,美国人都是租房子住,香港人要买房子。据说,香港有钱人没听说过可以租房子住,只要说住,一定只有买房子。这我不大相信。但香港人算计,租房子要付房租,跟买房子付的房钱是一样的,买下来了,过四年女儿毕业走了,再一卖,不说赚一大笔,就算平,起码等于四年没出房钱。

早先说中国人有钱,到美国来买房子,主要还都说的是台湾来的,香港来的。近些年,越来越多听说,中国内地来美国的人也真有阔气的了。90年代以后,中国内地有钱的人多起来,很多专做国际贸易的大公司,大老板年薪几百万的也不很少。这些人,或者这些人的子女们到美国来,一下飞机就能买房子,上买就是上百万的房子,而且不贷款,全部现金交易。这种事,在美国西岸已经不算新闻,有很多流传。本来美国人也知道中国人爱买房子,能买房子。香港台湾来的人,从70年代开始在美国炒地皮,把旧金山地皮炒成全美第一昂贵。不过香港台湾人买房子的,多半是商人,总还是在做生意。近年内地来的中国人买豪宅,大不同了,多是阔家公子小姐,一伙一伙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住在里面,不见他们工作,只见他们玩乐。

我亲眼见亲耳听过一群阔公子阔小姐,操一口地道的北京土话,在洛杉矶大马路上讨论去哪里找乐子。与我同路的一位当年香港赫赫有名的老报人,摇头半天,说不出话来。北加州旧金山湾区中国人房产经纪圈里有个传说,人人听了眼红。说是哪个经纪能从中国内地找到买主,准发大财。旧金山湾区有一处地方,叫作希尔伯瑞山庄,里面都是上百万美元的大庄园。我过去有个学生家住此地,我去过一次,果然好莱坞电影里豪宅的模样。这处地方现在一半巨宅都让内地来的中国人买下,尤其是山东来的大款最能买,隔着太平洋,一家传一家,一家介绍一家,都知道这儿房子好,下了飞机直奔这儿来,东一看西一看,就买了,腰包里掏钱往桌上一放,完事,好像几百万美元他们不当回事。

美国更有一大批达到美国中产阶级标准的中国移民,尤其加州多。这些人,在国内上过大学,到美国后肯干,学会了英文,有能力进入美国主流社会,而且又学了一门技术专业,像电脑啦,机械啦,药学啦,等等,有资格进入美国热门行当工作,可以拿到四万五万六万年薪,四五年时间,当然能存3万头款,买下30万的房子来。在加州硅谷地带,中国人吃电脑饭,自己创业当老板的日增,买60万巨宅的也大有人在。

中国人虽然不大抱团,平时人看见人不亲,爱理不理的,可中国人偏爱往一块堆住。也许是为了说话办事方便,或者为了吃中国饭省事便宜,或者中国人就真喜欢热闹。最早都往纽约、洛杉矶、旧金山这几个地方去,后来又都聚在芝加哥、休斯顿、新泽西这些地方。我的弟弟一家原在图桑,小地方,后来也跑到纽约,又搬到新泽西。弟妹是电脑软件编程员,在新泽西一家大公司工作。跟我们说,那公司里电脑部门中国人如此之多。坐办公室里,整天听楼道里人大声谈天:喂,小张,今晚吃什么?烙合子。什么馅儿?韭菜。哪儿买的韭莱?华美,挺嫩的。我也得去买一把儿。大老王,你们昨儿晚上敲“三家儿”,敲到几点?又是谁家谁家小孩子学钢琴了,谁家谁家老太太回国了,整个儿一个在中国过日子的劲头。我听了直笑,上美国干嘛来了。

中国移民在美国买房子,除了想在房地产上发点财的想法,也是为了一种时髦,一种荣誉,一种地位的标志。本来中国文化传统,向来讲究攀比,生活中的一切都可能变成是社会地位的标志。很简单的一件事,比如会念书写字,在中国,就能显出高人一等。坐轿子,骑马,开汽车,都表示是社会上层。“文革”期间,穿件草黄军大衣,便显得很不得了。现在北京,住了房子,都得装修屋顶,安大吊灯,铺地板,否则不够份。甚至厕所马桶,也成了摆谱的一条,非日本进口不可。到了美国的中国移民,当然也甩不掉老祖宗的陋习。在中国餐馆里当大厨的,一周做6天,每天干12小时,回国一趟,也得穿高级西装,提公文包,摆阔。难怪国内父老乡亲都觉得人一到美国就发财,没人了解其中辛酸。

在美国一些中国移民群聚的机关企业,人人比着过日子。见到其他中国人开了丰田卡姆瑞,自己也非开一辆不可。全美国到处满大街看见丰田卡姆瑞,十有八九是中国人开。机关公司别的中国同事买了房子,自己努着出血,也得买一个,哪怕再小再破。要不,多丢份,在人前好像抬不起头来。而我们同胞,又确实总爱愉看人家隐私,背后里议议论论。不开丰田,不买房子,当然遭人笑穷,也就确实抬不起头来。

为了这缘故,很多中国移民,一方面非买个房子不可,一方面还没有那种财力,所以往往只能以房子价格为惟一标准,顾不得地区和贷款等其他问题。买了再说。从美国东岸到美国西岸,走遍大都会城市,都会看到同一种现象。在各城市内最穷困、最缺乏安全感的地区,房价最低的地区,总是聚集居住了许多黑人家庭、拉美裔人家和中国移民人家。

这是一种恶性循环。中国移民来到美国,大部分人英语不够好。许多人来了美国十几年,还是话说不出三句,书念不了几行,上医院,进法庭,都得找中文翻译。办绿卡办入籍,看不懂美国移民局文件,只好找中国人律师,让人敲竹杠。这样的中国移民,在国内时可能大学毕业,学的机械工程,美国最吃香的专业之一,还甚至干过设计院这样的工作。到了美国,混了十几年,只能在某处工厂作产品包装。这种工作,当然收入不会高。再能存,也有限,日日搬指头、找中国房产经纪通融,一旦有了机会,顾不上那么多,马上买下个房子。结果地点不好,待到要卖,卖不出去,只好忍着住下来。

美国人口相对来说很少,一切物质都供过于求,住房也是一样,竞争激烈,供方千方百计招揽人来买。所以总的来说,在美国买房子,挑选余地大,价格余地大,居住条件也好,买方有绝对的主动权。

80年代国门开放以后,西方价值意识和商业运作开始进入中国内地。因为语言文化关系,首先进入是香港同胞,香港有钱人,一说起来,十有八九都是干房地产的,从房地产发家,在房地产上致富。好像天底下,房地产是最能保值升值的投资。香港有钱人,在香港投资房地产,到美国投资房地产,也到中东伊拉克大沙漠里去买地皮。香港大亨一句话,能把北京东安市场拆了,今年盖这个,明年改那个。就为这,从80年代中期开始,中国人从香港大班们那里学下了一个概念,买卖房地产可以发家。内地中国人,不论在国内,还是在美国,手上但凡有点钱,可以投资,第一个想到的,就是买房子或者盖房子。中国经济改革第一个十年里,其中一项重要工程就是到处大兴土木,修建宾馆楼阁。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会,每条街上都要立起几栋大厦。殊不知要想盖房子发财,盖起了房子,得有人住、有人买才行。中国人口虽多,可有多少人住得起大宾馆。到90年代,成千成万的高楼大厦空着,搬不走,换不成,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失误。

从这之中,我学到一条道理。我不能盲目地模仿香港富商,不能指望在美国房地产上投资发财。香港一些人在房地产上成功,完全是因为其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历史所致。1949年以后,亚洲失去了上海,急需一个新的金融中心。日本还在重建,台湾忙于设防,只剩下香港了。而西方世界为了抵抗中国,一心资助香港建设。从一片荒滩上建设起一个世界金融中心,当然房地产首当其冲,何况香港弹丸之地,只好到空中盖房子。香港人靠着地皮高楼发财了。这种形势,太过特殊,并无普遍意义,不能到处套用。如果当年上海仍旧保持亚洲中心地位,香港至今还不过只是一个码头而已。香港大富翁们好像并没有在欧洲美洲各地兴起像香港一样的大风浪,离开了香港的特定环境,他们的作为就算在中国内地也并没有多少成功。于是,我完全地打消弄房地产的想法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